[临床实践]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家庭培训

作者: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2021年12月,中国康复医学会、培声国际沟通障碍医学中心、与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首届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及语言障碍临床实践研讨班。


在研讨班第四专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家庭培训”中,多家医院的专家代表分享了在门诊中与培声合作开展“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我们欣喜地看到各家医院深入思考,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样的课程管理模式,做出了各自的亮点与特色。在此分享给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该工作的儿保同仁们。


专场一: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障碍在中国的挑战、现状与展望

专场二:

0-3岁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筛查与评估

专场三:

3-8岁儿童语言障碍筛查、鉴别诊断与康复治疗

专场四: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家庭培训

专场五:

个体化家庭干预指导及康复治疗


郝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家庭干预

亮点:线上课程+线下督导管理模式

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在13.5-17.5%之间。其中,大约有一半孩子在学龄前实现追赶,而另一半会持续存在困难。而那些实现追赶的孩子中,有许多在学龄期依然会面临语言、阅读、写作方面的困难。语言发育迟缓的诊治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这一专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医院里不同学科的发展。


迄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儿童医院已经举办了18期线上“培声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参与培训家庭中的儿童都经过了完整的语言发育迟缓相关诊断。我们也在这期间总结了许多经验,进行了深入思考。如果要进行有效的家庭干预指导,首先,课程务必要基于循证科学的理念,其次,难度要适合家长学习,具有比较强的操作性,最后,对于课程的管理以及后续的跟踪随访也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家庭干预指导的效果,我们探索出了线上课程与线下督导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流程为:

基线评估(全面发育评估+标准化语言评估DREAM-IT/DREAM-C);


线上教学&示范讲解“同看、同玩、同说”策略;

线下督导管理(要求家长与儿童每天的平均互动沟通时间大于二小时,并参与微信打卡,每半个月参加一次与指导师的线上互动);

3个月后跟踪评估,调整干预目标。


在同济儿童医院关于应用强化式情境教学(EMT)模式干预的科研成果中,家长参与培训并实践家庭干预三个月后,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时间明显增加,孩子的屏幕时间大幅下降,Gesell 发展量表结果显示孩子的语言能和应人能力有显著提高,DREAM-C标准化语言评估显示孩子的整体语言、语言理解、语义和句法标准分也有显著进步。


孟群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

■九江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主任医师

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童早期语言发展促进实践分享

亮点:儿童语言标准化筛查与分级诊疗模式初探

根据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对2021年5800名就诊人次的统计,6岁以前学龄前儿童占比70%,而由于“语迟”问题前来就诊的儿童占比30%。因此,儿童语言的早期干预势在必行,而使用循证的工具对有语言迟缓风险的儿童进行初步筛查,以及对有需求的家长进行家庭干预培训,都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自2020年10月已开展18期线下“培声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共有241个家庭参加了培训。培训后的跟踪随访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在使用了“同看、同玩、同说”家庭干预策略后,认为孩子取得了显著进步,此外,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有进一步的干预需求,需要在医院或机构接受干预,符合培声提倡的分级诊疗理念。



通过家长在培训前后和孩子的互动视频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培训前会在互动中使用错误的方法,例如语言过于复杂,问过多的问题,给出过多的指令,或是由于没有观察到孩子的兴趣、跟随孩子的玩法而无法融入到孩子的游戏中。而在培训中学习了“同看、同玩、同说”的策略后,许多家长能够和孩子面对面地互动、通过简化语言、重复等技巧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


作为基层妇幼保健院,家庭教育分级理念是指导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辅导和支持照顾着帮助更多孩子得到循证科学的早期干预。同时,我们也希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预警症和DREAM-IT-S筛查工具,在基层医院开展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初步鉴别,在分级诊疗系统中做大量的工作。


王少雯

■河南省儿童医院主治医师

■河南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第一届发育行为学组委员

儿童语言言语门诊经验感受 ---父母课堂

亮点:个案分享及大量家长积极反馈

河南省儿童医院自2021年2月开设语言言语门诊,目前已有309例以“语言言语问题”为主诉的儿童就诊,其中3岁前占比近60%。开展儿童语言早期家庭干预培训能够提高门诊中对家长科普宣教的效率,并且已经有大量科研证据证实了家庭干预的有效性。


迄今,河南省儿童医院已经开展了8期“培声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其中7期为线下课程,1期为线上课程。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培训的以下要点:课前要理顺流程、认真备课,尤其要保证所需硬件设备的使用流畅;在上课过程中,要调动家长、总结要点,既要让家长积极参与进来,又要勤总结,让家长学到干货,记在心里;课后要加强随访,调整方案,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此外,要阶段性地总结经验,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让父母课堂成为孩子、家长、医院三方均能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家长的参与度,我们采用微信家长群的方式给家长们提供一个沟通的场所,家长们在群中积极发言,互相共情、彼此互助。家长们也踊跃表达了自己的收获以及建议与意见,甚至有家长觉得意犹未尽,想要再报一次课。不少家长通过我们的课堂不仅学到了大量知识,还大幅改变了自己的育儿理念。



案例分享:

2岁男孩,词汇量不足10个,喜欢用“嗯嗯、啊啊”等发音交流,由于“说话少”就诊。母亲忙于工作,主要带养人父亲忙于家中超市生意,与孩子的交流不足,屏幕时间每天超过两小时,孩子确诊为语言发育迟缓。家长参加了的家庭训练课程后,父亲关闭了超市,用科学的方法陪伴孩子。从课堂前后的反馈问卷对比来看,家长对于“同看、同玩、同说”的很多技巧都由“完全不会”提高到了“较有把握”和“可以完成”。一个多月家庭干预后,词汇量增至30个左右。八个月家庭干预后,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大幅提高,已经可以表达“我要+动宾短语”结构的简单句。


通过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的实践,我们认识到:专业细化、流程规范、团队合作,是发展之路。父母培训、跟踪随访、综合治疗,是良性循环。耐心、信心、恒心是发展之路。希望未来能够给更多家长带去语言发展的专业知识与方法!


古锐

■天爱儿科主诊医生

■原广州市妇儿中心儿科主治医师

婴幼儿早期语言发展家庭促进指导实战心得

亮点:标准化筛查+互动性、参与式家庭培训

自2020年8月,天爱儿科已经举办了10期“培声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 其中9期为线下课程,1期为线上课程。此外,天爱儿科自2020年引入DREAM-IT-S梦想标准化筛查,在门诊中开展对儿童语言迟缓的主动鉴别,已筛查近800例。目前,共有164个家庭接受培训,其中约80%在门诊中接受了DREAM-IT-S筛查。


开展儿童语言家庭训练课程的收获主要在于两方面:

对患者来说,他们收获了许多科学的知识以及和婴幼儿进行语言沟通促进的互动技能;


对医生来说,我们在儿童语言早期发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早期干预领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收获了患者的信任。



天爱儿科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循证诊疗模式,在这样的体系中,家长与医务人员的联系较为紧密,信任度高。我们在儿保工作中也会对儿童早期发育促进做预期性的指导,因此,家长对于儿童早期语言发育已经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观念,重视程度也较高。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病率很高,面对家长的重视和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很高兴能够找到循证科学的语言家庭训练课程,与培声携手共同帮助有需要的家长。


在开展“培声儿童早期语言家庭训练课程”的实践中,我们也总结了许多经验和方法,例如充分利用培声课程的分组讨论设置,把家庭分散到不同组别,使讨论气氛热烈,组员积极发言;进行双向展演,基于培声的专家演示视频,调动家长现场进行角色扮演和示范,令家长获得切身感受;设置了专门的互动回答,令家长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课后进行群打卡与长达四周的每周点评活动,让家长把所学知识落到实处;提供延续性服务,如儿保提醒与随访、评估复筛、社群分享伴读等,得到了大量的正面反馈。


临床实例:

18个月男孩,不会叫爸爸妈妈,无有意义的单词。经过六个月的家庭干预之后,可以说词组、理解两步指令,认知玩耍与社交沟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资讯预知:

敬请期待:

首届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及语言障碍临床实践研讨班精彩回顾


专场五:个体化家庭干预指导及康复治疗



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