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游戏:玩出孩子的语言与沟通
成为孩子最好的玩伴,从玩转社交游戏开始!
家长们常常发愁,想要激发孩子的互动兴趣,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玩具?
当您面对各种早教类益智类互动类的玩具、绘本、教具,对比性价比,猜测孩子的喜好,计划不同的玩法而陷入选择困难时,让我们来告诉您,其实,对孩子的认知语言最有益的“玩具”就在您家里!这件“玩具”易携带,多变化,不用花一分钱对孩子而言却价值连城,是所有孩子们的最爱!它就是——您自己!
当您抛开所有的玩具教具,和孩子单纯地享受互动时光,您就变成了孩子的“玩具”。想一想您和孩子一起玩“躲猫猫”(Peek-A-Boo)、“点点虫虫飞”、“你追我跑”时,孩子表现出的期待、兴奋、专注,以及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的速度和创新的能力,这类游戏对于孩子认知和语言的益处就不言自明了。这些游戏有一个统一的学名:社交游戏(Social Games),它们在儿童语言沟通促进的科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 促进孩子的语言沟通发展,社交游戏有哪些天然的优势?
1)孩子注意力的“吸铁石”
相信家长们都深有感触,无论是要发起一个游戏,还是要持续一个游戏,都需要优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小朋友,或是语言沟通能力落后的学龄前儿童,保持注意力并非易事。家长们常常手拿玩具,用尽浑身解数才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然而没过几分钟,孩子却转身去拿别的玩具,把家长晾在一旁。
社交游戏能够像吸铁石一样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试想一下您和孩子玩躲猫猫的时候:随着游戏持续,孩子的注意力始终在家长脸上!您不需要停下来提醒孩子“看着妈妈”或“看着玩具”,孩子会自然注视着您,观察您的表情和动作,倾听您发出的声音——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而活动也可以轻松持续。
2)天然的轮流互动
“轮流”是孩子最早需要掌握的沟通技能之一,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基础技能。用语言交流是一个你来我往,轮流交互的过程,因此,掌握了轮流的技巧,孩子才有学习“对话、交谈”的可能。
许多社交游戏中都有天然的轮流互动,而且在孩子年龄很小时就可以引入了。例如上文提到的“躲猫猫”,当家长把捂住脸的手打开,宝宝看到家长的脸被逗得咯咯笑,通过笑声鼓励家长“再来一次”,这个场景不断重复,就形成了自然的轮流。
3)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复”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语言输入的必要条件。试想:宝宝需要听到多少次“妈妈”,才能在脑中将词汇与每天抱他、喂他、陪伴他的人联系到一起,从而真正听懂“妈妈”这个词?又需要再听到多少次,才能真正说出“妈妈”这个词?——无论是对于孩子的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重复的输入都至关重要。
在社交游戏中,家长们有太多重复语言输入的机会。例如,在玩“点点虫虫飞”时,家长们都会不断重复“点点-虫虫-飞——”,还会刻意用语音语调强调最后的“飞”字,有助于宝宝学习和理解“飞”这个动词。即使是最简单的挠痒痒游戏,家长也可以在每次做出要挠痒的动作时配合语言输入“要来喽,要来喽”!这些重复性的语言输入都会在无形中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
4)便于观察孩子并及时反馈
在家长和孩子面对面玩社交游戏时,孩子眼中只有家长,家长眼中也只有孩子,因此家长更容易观察到孩子的反应从而给出反馈。当孩子试图用表情、肢体动作、声音或语言回应家长或者主动发起沟通时,家长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并马上给予鼓励,帮助孩子建立沟通的信心,获得交流的乐趣。
5)从小宝宝到学龄儿童,所有孩子都能享受社交游戏的乐趣
社交游戏种类繁多,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认知、沟通和语言发育水平来选择适合的游戏和调节游戏的玩法。
例如,刚满23个月的小华由于“开口说话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不到一块”到儿科就诊,接受了DREAM-IT梦想婴幼儿语言沟通测评。评估结果的“红绿灯预警”部分显示,小华的语言理解能力为绿灯,处于同龄人的正常值,认知玩耍为黄灯,面临落后风险,而社交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为红灯,大幅落后于同龄人。
根据DREAM-IT评估报告中的个体化干预建议,治疗师为小华制定了一系列的家庭干预目标,其中包括:1)提高日常互动中的轮流能力,2)提高主动发起互动的能力。
在日常的家庭互动中,小华妈妈可以选择和小华面对面,需要轮流做出动作的社交游戏(例如下文提到的叠手游戏),通过不断重复的轮流互动促进小华的轮流能力,也可以玩到正酣时故意停顿,鼓励小华用动作、发音或语言要求继续游戏。
我们建议家长们能够掌握适合孩子能力,且孩子喜欢的至少2-3个社交游戏,在日常沟通中可以信手拈来,和孩子随时随地享受互动的乐趣!
在这里,我们为家长朋友们推荐一些适合不同能力孩子的社交游戏:
1)唱儿歌
家长和孩子面对面,哼出宝宝熟悉的儿歌。根据宝宝年龄和能力的不同,唱儿歌的互动可以有很多方式:
如果宝宝还在咿呀学语的婴儿期,家长可以唱出一句,例如:“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待几秒,待宝宝发出咿呀声回应再唱下一句。家长也可以变唱变配合手势动作,看宝宝是否也会挥着小手回应,一旦宝宝回应可以增大动作的幅度或者增大唱歌的音量鼓励宝宝。
如果宝宝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模仿和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唱上半句,等待宝宝接续下半句。例如:如果感到幸福_______,(家长在此停顿,等待宝宝唱“你就拍拍手”,然后两人一起拍手。家长可以用有趣的声调或不同的速度唱出儿歌,维持宝宝的新鲜感。
2)叠手游戏
家长和孩子四手交叠,两人轮流把最下面的手叠到最上面,或者把最上面的手叠到最下面。
这个游戏十分有益于促进孩子对方位词“上面、下面”的理解。在孩子还没有掌握这两个方位词时,家长可以边玩边重复地进行语言输入:“叠到上面,上面,上面!现在叠到下面,下面。”待孩子已经可以听懂,则可以先发布“叠到上面,叠到下面”的指令,让孩子根据指令做出动作。若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则可以让孩子来做发指令的人。
3)骑大马
家长假装成大马,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背上,让孩子告诉大马要往哪里走。在日常的家庭互动中,孩子大部份时间都是被家长吩咐做事的一方,这个游戏让孩子成为“控场”的一方,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也会很主动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
4)手影游戏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停电必玩的手影游戏嘛!傍晚关上灯,点上一两只熏香蜡烛,几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把孩子带到神奇的动物世界!
手影游戏不仅有益于孩子的语言和沟通,也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模仿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家长可以轮流和孩子玩“你比我猜”,也可以配合手影给孩子讲“大森林里小兔子和大灰狼”的故事,甚至可以让孩子尝试自己编故事。
5)请你跟我这样做
这个游戏需要两位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一位家长当指挥,首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和我一起_______(说出并做出一个动作,如:拍拍肩),然后其他两人模仿。三个人都轮流做过指挥以后,就进入到第二回合。家长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和我一起______、 ______。(说出并做出两个动作,如扭扭屁股、摸摸耳朵)。如此类推,当有人记不起做过的动作时,游戏就结束。
这个游戏需要使用较多语言,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能力调节游戏的难度,例如只要求孩子做动作,不需要做指挥。
进行以上游戏时,如果孩子对游戏的某一个环节、声音、动作很感兴趣,不妨多重覆他感趣的点。游戏过程中,亦不必太拘泥于小朋友说的词语/句式的正确性,少纠错、多示范,一切以玩得快乐为前提!针对小年龄段的孩子,当孩子和你玩得好,自然就会学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