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一”我做主!这个儿童节,让孩子做自己的指挥官

这个“六一” 不妨试试让孩子做回主 让他们选择自己想吃的美食 想去的地方,想做的活动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家长们是否在忙着计划一整天的亲子时光?今年的儿童节做什么呢?是带孩子到博物馆、科技馆、动物馆增长知识见闻?或是到儿童剧场和儿童影院欣赏话剧电影?亦或是干脆全家人宅在家,做做手工,玩玩游戏,读读绘本……这一定是个愉快又难忘的儿童节!

 

现在,请家长们回想一下,您们过往在计划儿童节的行程时,是否询问过孩子的意愿和喜好呢?家长们常常习惯性地帮孩子打理好好生活中的一切,却没有意识到这样日复一日单线程的“安排与服从”,可能会让孩子错失许多培养独立性格、锻炼思辨能力、学习语言沟通的绝佳机会。


为什么孩子喜欢选择?


宾州州立大学 (Penn State University) 发表的一篇文献中提到,给予孩子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对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权,会让孩子在长期发展出更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对孩子正面行为的促进作用比单纯的奖励和惩罚都更有效。科研显示,孩子们早在婴儿时期就表现出对“选择”的偏爱——他们会觉得能掌控按钮开关,按下之后发亮发声的玩具更好玩。而对于学龄的孩子来说,如果老师能够让孩子们在课业中有更多的决定权,有助于他们建立自尊心,也能激发更高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 “选择“更是一种无形的内在驱动力 (intrinsic motivation)。孩子的“动力”其实有不同的类型。比较常见的表扬、奖励等一般是“外在动机”,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也很重要,因为外在动机有可能让孩子很快厌倦,而内在动机是可持续的。当孩子主动选择去做某件事,就会产生“要把事情做好”的内在驱动力。


给与孩子“选择”有哪些好处?


1) “选择”促进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对自己的生活做出选择,例如穿那件衣服出门,睡前读哪本绘本,都会帮助他们建立“我的生活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家长们甚至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小小的家庭决策,例如家里的盆栽、鱼缸摆在哪里,都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责任感,形成独立意识。


2) “选择”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择”让孩子有机会可以分析不同的的选项,权衡它们的利弊并且预测它们的结果,最终通过比较得出答案。例如,当家长问孩子“去动物园还是去科技馆”?孩子可能会联想:动物园有威风的狮子老虎,科技馆有炫酷的机器人;可能会回忆:上次去动物园人好多,排队很累;可能会预测:如果去了科技馆,爸爸或许会给我买我最喜欢的机器人玩具。这样的思考并作出决策的过程能够提升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选择”是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策略


当您为孩子提供“选项”时,就无形中为他们做出了语言示范。


例如,当您指着桌上的早餐,问孩子“吃鸡蛋还是油条“,或是左右手各拿一只画笔,问孩子“要红色还是黄色”?即使孩子不理解“鸡蛋、油条”,“红色、黄色”这些词汇,仍然可以从环境提示中(餐桌上的物品,妈妈手中的画笔)了解这些词汇指代的物品。恭喜您,您通过提供“选项”,已经为孩子提供了有效的语言输入!


当您为孩子提供“选项”时,孩子更容易也更愿意给予回应。


在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互动中,“提问”是个技术活。


这两类问题特别容易被孩子无视和嫌弃:

1) 开放型问题,例如:宝宝,你今天想玩什么玩具啊?

面对家里琳琅满目的玩具,孩子往往难以快速做出决策,不知道从何答起。

2) 考试型问题,例如:宝宝,橙子是什么颜色的呀?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呀?

这样的“考题”容易造成孩子的沟通压力,让孩子本能地逃避回答。


相反,如果家长在问题中提供选项,例如:玩积木还是汽车?孩子只需要从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回答问题的门槛就大大降低了。无论孩子是用口语回答,或是用手指,甚至只是看向他/她想要的那个选项,恭喜您,您通过提供“选项”,达成了和孩子的有效沟通!




那么,这个“六一”,家长如何巧用“选择”,促进孩子上述能力的发展呢?


儿童节当天,请在您和孩子的点滴互动中,给到他们“选项”!

 

  • 早餐时,可以问孩子:吃鸡蛋还是油条?喝牛奶还是豆浆?

  • 计划行程时,可以问孩子:去动物园还是博物馆?去公园还是去商场的游乐区?

  • 临出门时,可以问孩子:穿蓝色的上衣还是红色的?带小猪佩奇的帽子还是小熊维尼的?

  • 在动物园时,可以问孩子:我们先去看大老虎还是长颈鹿?

  • ……

 

除了让孩子尽可能地参与当天的决策,您还可以在和孩子的沟通互动中活用“选择”,让互动变得更顺畅,更简单。例如:


  • 长颈鹿喜欢吃树叶还是胡萝卜?

  • 老虎跑得快还是豹子跑得快?

  • ……


如果孩子年龄还小,或是语言发育偏落后,问他/她想去哪里,想干什么,他/她都不会回答。家长又该如何使用“选择”这个方法呢?


其实,只要巧用沟通技巧,即使孩子还不能流利的表达,您也可以轻松解锁孩子的想法,跟随他们的兴趣,激发有效的沟通。


这些压箱底的小技巧请用小本本记下:


1. 提供选项时,请用和孩子能力匹配的语言

如果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有限,例如只能听懂常见的名词和动词,只能服从一步指令,那么您在提出选项时,请务必简明扼要:要梨还是苹果,看老虎还是大象?


2. 耐心等待孩子的回应

问出问题后,家长一定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处理与回应,千万不要催促或表现出不耐烦。耐心默数十秒,孩子可能会给你惊喜哦!


3. 提供提示

如果家长耐心等待后,孩子依然没有回应,不要表现出失望或丧气。请重复一遍问题,并且配合提示。例如,家长可以一手拿梨一手拿苹果,重复问题“要梨(举举手上的梨)还是苹果(举举手上的苹果),然后再次等待孩子回应。


4. 不要强迫孩子说话

如果孩子还不具备用口语回答的能力,或是他/她单纯不想说话,不要逼迫孩子开口。只要孩子指一指他/她要的选项,或是直接从家长手中拿走苹果,这就是一次成功的互动。


5. 正面反馈

一旦孩子做出了选择,家长一定要马上给予正面的反馈:哇,宝宝选了苹果,好棒!您的鼓励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沟通兴趣和信心。


6. 做出语言示范

最后,您可以示范说出宝宝的选项。如果宝宝选了苹果,您可以让孩子看着您的口型,清晰地说出“苹-果-”。如果宝宝说出了“苹果”,您则可以帮他把句子补齐“我要苹果”。

………………


期待这个“六一”,孩子和家长们都能有所收获——孩子们能度过一个参与决策、自主选择的难忘的儿童节,而家长们则通过一整天的尝试和练习,掌握“选择”的沟通技巧,并将它运用到日后生活的点滴中。


最后,祝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202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