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案例】原来,治疗师是这样做语言干预的(三)——个体化干预
作者: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在上两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了评估干预的基本流程,并详细地解答了关于科学评估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还是通过小蓝的案例,来看看评估过后的干预有哪些门道。
全面发育评估和语言评估后,由儿科医生根据评估结果,为儿童进行诊断。若诊断结果显示儿童确实存在语言发育落后,就该进行干预了。
首先,我们要再次强调“无评估,不干预”,评估的作用是让后续的干预更加“有的放矢”。
由于儿童的语言发育个体化差异较大,相似的症状可能是由完全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如果不做个体化的干预,只用“万金油”式的干预活动,效果必然不理想。例如小红和小蓝,他们的表现相似,都是“开口晚、词汇少”,但是整体发育和语言发育的特点却截然不同,适合的干预模式也不同(参见《原来,治疗师是这样进行语言干预的(二)——科学评估》)。如果治疗师不做全面的语言评估,就难以为孩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
现在我们来继续看小蓝的故事。
小蓝的初次DREAM-IT梦想婴幼儿语言沟通测评结果是:语言理解处于正常值,语言表达、认知玩耍和社交沟通均大幅落后于同龄人。
DREAM-IT测评报告也列出了小蓝即将或刚刚萌发的、落后于同龄人的具体语言技能:
干预目标及活动
在干预开始前,通过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治疗师了解了小蓝的性格爱好、功能需求和家庭情况。小蓝比较喜欢跟人交流,但是因为语言能力跟不上,不会提出要求,无法融入同龄人,也不太会跟照顾他的奶奶交流。全家一致认为,这是小蓝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此,治疗师勾选了DREAM-IT测评结果中的部分参照目标(见上图标注红勾的条目),为小蓝制定了他的个体化干预目标:
在互动游戏中:
目标1: 在视觉提示和口语提示的辅助下,使用手势和口语向他人提请求。
目标2: 在假想游戏里,用一个物品代替另一个物品
目标3: 在互动中,点头以表示肯定“是”
目标4: 使用简单口语(单字词、短语)表达需求
通过对孩子的喜好、性格、家庭情况等的了解,治疗师为小蓝设计了他觉得有趣,又能有效引入干预目标的干预活动。以目标4“使用简单口语表达需求”为例,治疗师发现小蓝特别喜欢小车,也很喜欢玩球,就基于小蓝的实际进步情况,这样循序渐进地设定目标:
经过6个月一对一干预(30次干预课程)后,小蓝就能够在生活情景中使用“我+(还)要……”的结构独立用口语提出请求,例如他想玩球的时候,会跟奶奶说:“我要球球!”,而不是像从前一样到处乱翻,翻不到就发脾气。
干预效果评估
还有家长会问:我已经知道孩子的语言有问题,也开始干预了,但是为什么干预一段时间以后要再次评估呢?有这个必要吗?
有必要。
首先,再次评估能够帮助治疗师和家长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孩子学会了很多新的语言技能,但是,和同龄人相比,孩子是赶上来了,还是仍然面临落后?他/她的进步程度相较于同龄人是否有赶超的趋势?这些问题只有再次评估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其次,再次进行评估有利于治疗师了解:孩子在当前年龄段需要干预的新技能,及时调整干预计划。
要注意的是,即使儿童毕业或转归,依然应当每6个月左右为儿童进行语言筛查。为什么呢?因为孩子语言发育是动态的,需要家长和专业人士持续关注。一旦又面临落后风险,则需要尽早再次接受干预,帮孩子做好就学和社交的准备。
回到小蓝的干预效果评估。干预了6个月以后,由于小蓝超过了3岁,治疗师对小蓝改用适龄的标准化评估DREAM-C(适用于2.5-8岁儿童)。
DREAM-C测评结果显示:小蓝的整体语言,及听力理解、语义和句法三个能区都进入了正常值。其中,他的语义达到了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听力理解也接近同龄人的平均值。小蓝的语言表达仍然较同龄人落后,但也进步至接近80分正常值(78分)。
六个月干预后,家长反映小蓝的词汇量大幅增加,在日常沟通中能使用许多简单句(如“妈妈在吃饭”)。沟通意愿大幅提高,喜欢外出和同龄人一起玩,见到邻居和亲友愿意挥手或用语言打招呼。能玩多步骤的假想游戏,且能在假想游戏中使用语言描绘游戏中的人物、情景、步骤等。
与同龄人相比,由于小蓝的句子长度和结构仍然偏简单,且一个月后即将进入幼儿园,治疗师建议继续干预3-6个月,进一步推动他的语言表达和句法能力,为幼儿园生活做好语言和社交准备。
通过本系列中小红和小蓝两个案例的分享,我们可以发现,语言沟通的评估和干预绝对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做到全面详尽评估和个体化干预。我们应当遵循问诊和器质性检查——全面发育评估——诊断性语言评估的鉴别诊断过程,制定个体化的干预计划,进行家长指导和个体化干预治疗。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诊疗结论,进行无效的干预活动,影响到儿童的干预效果和未来的学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