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迟橙子成长记 | 孩子能说很多词了,为啥还不能连词成句?
作者: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作者:橙子妈妈
最近看了几本与发育迟缓相关的专业书籍,我才发现我走进了干预的误区。一直以来,我都只是在干预孩子的表征——语言能力,并未重视孩子的核心基础能力。但好像大多数人都在误区中。
而我近来发现:干预语言能力不是关键,培养孩子的基础能力才是核心。
很多家长都有个误区,就是过度关注孩子语言的进度:孩子已经会说50个或者更多词汇,是不是可以帮助他拓展词组了?孩子已经会说很多很多词组了,是不是很快就能说句子了?
这样的家长,也包括曾经的我在内。但我现在切切实实体会到,核心基础能力上不去,词汇再多,也是无法表达出来有逻辑的、完整的句子的。
虽然橙子可以说类似“我要喝牛奶/吃雪糕”这种完整的短句,但是我没听到过他说出除生活需求以外的其他短句。可是,明明他已经掌握了很多词汇、很多词组表达了啊!为什么他不会自主组合词语来表达句子呢?
原因是:因为他还没有自成的语言逻辑。沿着这个问题,我又有了以下的思考:
·为什么他没有语言逻辑呢?
因为他不会主动思考如何组合使用,没有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为什么他没有思考的能力呢?
因为他在与我们的互动中,没能认真地观察和模仿怎么使用语言。
·为什么他没能认真地观察和模仿呢?
因为他没有专注力和想象力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在学习语言时,孩子与我们之间的“你来我往”比词汇更重要。孩子有专注力,能与我们共同关注,才能开启学习模式。他看到不认识的东西或者有疑问的事情,才会自然而然提问、思考。
那家长可以考虑哪些方法和思路呢?比如:
·通过精细动作来锻炼、强化专注力;
·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的游戏培养想象力;
·通过互动游戏让孩子自己学会观察、学会独立思考。
走出干预的误区,回归核心基础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语言还是逻辑,随着孩子的发育,自然就发展了。
而针对语言学习,我也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个方面。
01 共情能力
我觉得“共情能力”含“情”和“共”两部分。首先得懂“情”,就是了解情绪。其次得能“共”,就是感知情绪。只有感知到具体的情绪,孩子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了解情绪可以通过情绪卡片、绘本以及在生活中实时教导。先说情绪卡片和绘本。情绪卡片就不用多说了,可能存在的缺点是表情比较单一,作为基础了解的话,还是可以的。绘本的话,尽量选择以情绪为主题、具有故事情节和场景的绘本。这样在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就可以把不同情绪的各种表现都讲出来。比如,菲菲撇嘴了,她现在很难过,家长也可以做出对应的动作,具象化地帮助孩子理解。
其次,要注重在生活中教导。也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多跟孩子表达情绪,用真实、丰富、略带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帮助孩子理解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我现在很开心/生气/伤心...”在真实生活中把情绪跟亲近的人联结起来。可能很多妈妈会说,这个不难啊!但不得不说,我就很少表达情绪。即使跟家人朋友在一起,我也很少直接说出情绪感受。所以因人而异,这点是我特别需要锻炼我自己的。
感知情绪可以通过讲述情绪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可以利用互动游戏。在讲述情绪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个方法中,我们不仅要表达出具体的情绪,还要在一个具体的事件中,说清楚情绪的前因后果。先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再引导孩子该怎么做,要不然孩子是无所适从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互动游戏让孩子练习感知情绪。比如让孩子感知“生气”,就可以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故意设置障碍,孩子肯定会表现出不开心或者生气,这时我们就可以帮助他表达出来。如果有第三个人在的话,可以两个大人一起表演,让孩子观看学习。
02 提问能力
如果我早意识到提问能力的重要性的话,我可能会在橙子的基本理解和认知能力达标后,就转变策略,不再是一味地碰到什么,不等孩子反应就教他:“宝贝,这是矿泉水,这是地毯,这是苹果...”
而是慢一点,先指一指,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他不会,我再去当旁白示范。比如:
妈妈:这是什么
橙子:……
(刚开始孩子不会回答)
爸爸帮忙回答:这是香蕉
每天都这样重复。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会跟着妈妈仿说“这是什么”,爸爸继续回答。再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可能自己就问了“爸爸,这是什么?”
提问的能力非常重要!孩子一旦学会了提问,他的人生就迈向了新阶段:从被动地接受灌输阶段,进入到自我探索世界的阶段。这样,他不仅只靠自学,也可以通过他人,通过问问题获得知识。
03 选择能力
以前我跟前领导关于教育孩子聊天时,她给我一个很棒的建议,那就是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其实在机构干预的时候,治疗师也是把这个能力贯穿在游戏中的。比如,问孩子,要苹果还是要香蕉?
在橙子可以自主表达需求之前,我在家里给他做干预练习时,严重忽视了这点。治疗师经常提醒我要让孩子去选择,可是那时候我觉得有困难,孩子不配合,很少去做这个练习。不过现在也可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起来,比如在给孩子穿衣服,吃饭前,我们完全可以折腾一下,衣服,食物,玩具...都准备双份,然后,让孩子指一指、说一说,选一选。这样不仅能练习语言、还能让他自主选择,同时还能练习社交能力。
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的,在等待孩子发育的过程中,尽量包容他、爱他。
治疗师有话说
看了橙子妈妈精彩的分享,家长们可能想接着提问:那家长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拓展孩子的语言呢?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干预思路:拓展孩子现有词汇的沟通功能。
当我们想到语言表达,特别是从无口语到单字词的阶段,孩子们主要使用的沟通功能是“请求”(request),这里可能包括要一样东西,要一个人过来,需要某种关注等等。但请求只是常见沟通功能的很小一部分。除了“请求”,沟通功能也包括“评价”(如孩子说“大(苹果)”,不是为了要苹果吃,而是说苹果大),“抗议”(如,不要!),“社交”(如和熟悉的人打招呼,说再见),“指令”(如让大人或者同龄人做一件事),“回答”(如回答一个“为什么”的问题),“提问”(如孩子问“你怎么了?”)以及“为自己争取”(如孩子和别人商量,或者提出自己需要别人帮忙)。
这样梳理下来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一个单词,小朋友在使用的时候也许是不同的含义。比如孩子说“水”,可能是要喝水,也可能是在绘本里看到的小溪在评价,又或者中在问水去哪儿了。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帮助孩子连词成句的实用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多样化地组词成句,帮助孩子拓展词汇的不同沟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