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闭症日 | 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新思路:何不试试大运动游戏?
作者: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4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自闭症日
随着公众对于自闭症的日益关注以及医疗鉴别手段的进步,自闭症儿童的确诊率也在不断攀升。根据2023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最新发病率调查数据显示,每36名8岁儿童中就有1名确诊为自闭症。这一数据与20年前相比,增长了近四倍。无论自闭症发病率的增长是何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循证干预将成为专业人士和家长持续关切和不断探索的话题。
在自闭症儿童中,针对沟通/语言能力的训练一直是干预的核心之一。在语言和沟通的干预中,治疗师常常使用游戏,特别是假扮类游戏来进行治疗。这样的游戏既能提供很多语言的示范机会,也能在无形中激发儿童的沟通动机。
然而,也有不少专业人士和家长发现,不是每一个小朋友都会自发地被假扮性游戏所吸引。由于自闭症的儿童本身的社会性核心缺陷以及特殊的感官需求等,他们参与假扮性游戏的可能性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当然,这一直都是我们要大力提高的方向之一)。
那么,除了假扮性游戏,还有哪些类型的活动可以帮助我们为这些孩子创造自然的、高动机的沟通机会呢?近日一项针对自闭症儿童语言沟通干预的科研,拓展了专业人士和家长对于自闭症干预活动的选择。
“
研究针对自闭症儿童语言干预的科研新发现
自闭症儿童在社交沟通中的表现相对落后,但是他们有时也会在有需求的时候表现出沟通的意图。因此,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基于他们的需求创造沟通互动的时机,是语言干预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自闭症的孩子都会有感知觉类的特别需求(sensory needs)。比如有的孩子需要捏握一些舒压玩具,有的孩子喜欢通过特定的声音、气味等满足自己的感官需要。但是感知觉需求中一个很重要的成员——体感,经常会被大家忽略。
问 那么体感的需求都有哪些呢?
肢体感受需求主要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前庭系统,而另一个是本体感觉系统。前庭系统主要和身体平衡相关,而本体感觉则是指我们对于自身的肢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姿势的觉知。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每个孩子对体感的需求都不一样。有些孩子会对这两种体感表现出过度的敏感和抗拒,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很需要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大运动活动来满足这样的体感需求。对于有需求的孩子来说,专业人士会通过感知觉评估来为孩子选择可以舒压的道具,比如重力毯、重力袋等等。此外,这些孩子可能会喜欢在摇摇椅,或者蹦床上进行大运动活动。
对于大部分正常发育的孩子来说,在大运动游戏中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往往更少;但最近的一项科研表明(Binns et al, 2022),在大运动活动中融入语言沟通干预,对自闭症儿童来说可能更有效!
Binns et al. (2022) 在大肌肉运动游戏和假扮性游戏两种情况下观察了自闭症学龄前儿童和照顾者之间的玩耍互动。本研究中,大肌肉运动游戏包括在蹦床上跳,在椅子上旋转,在瑜伽球上滚动;假扮性游戏包括玩简单的假扮玩具,如购物、玩具食物、布娃娃和玩具汽车。
(图片来自网络,仅为示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的科研团队分别测量了这两种
游戏环境中孩子们花费的以下时间:
●与照顾者互动的时间
●与玩具互动的时间
●未观察到互动的时间
结果发现:在大运动活动中,儿童和他们的照顾者之间有更多接触时间;而在假扮性游戏中,儿童与物体接触的时间更多。
与以前的研究成果不同的是,在不同的游戏情境下,儿童说话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自闭症儿童在大肌肉游戏中的语言使用并没有像典型发展的孩子那样明显减少。
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作者认为,对于喜爱大肌肉运动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不少活动其实更需要其他人的辅助,才能参与其中。这反而为功能性的沟通创造了天然的机会。此外,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他们的前庭和/或本体感觉的需求通常在大运动游戏中更容易满足,而且运动可以帮助儿童“热身”,调节他们的唤醒水平,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共同注意力是必需的。
问 哪种干预游戏最好?
这个问题是没有固定答案的,每一种类型的游戏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对于很多儿童来说,假扮性游戏由于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同时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又包含了认知、语言、社交等多维度的训练,在干预中有很多优势。但是,如果你正在为孩子寻找一个促进社交沟通和语言学习的环境,孩子似乎对假扮性游戏没那么感冒,却喜欢体感和五感的刺激,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大肌肉运动呢?
● 案例
下面,我们就举一个自闭症小朋友在大肌肉运动游戏中提升沟通能力的干预案例:
小法是一个患有自闭症的10岁孩子,已经上四年级了。虽然他很早就开始接受自闭症干预,但是一直没有口语沟通。当小法很需要一件东西或希望进行一项活动时,他会用有限的手势来表达(如,“还要”)。
因为没有口语沟通,小法会随身携带一个沟通本,上面有日常沟通所需的核心词汇(比如“是”、“否”、“没有”、“停下”等),以及为他定制的个人词汇(比如小法喜欢的零食、玩具等)。可是小法对沟通本比较抗拒,能够使用的词汇很有限。
(图片来自网络,仅为示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小法升入四年级,还在缓慢地适应着周围的环境,发起社交沟通的次数也明显减少。该怎么办呢?
在对小法的干预中,治疗师观察到小法除了喜欢在蹦床上跳、坐摇摇椅前后摇,对其他物品或活动没有兴趣。
在一次治疗中,小法正在摇摇椅上前后晃动。而和往常不一样的是,他这次拉起了治疗师的手,寻求平衡支撑。于是治疗师尝试拉着小法在摇摇椅上做更大幅度的摇摆。让治疗师没想到的是,小法竟然很喜欢,前前后后摇个不停!
于是治疗师开始先和他摇五秒钟,然后停止。这时小法又要来牵治疗师的手。治疗师就示范小法使用沟通本上的图片来提出需求:“开始”。小法也点了点目标图片。于是治疗师马上摇了起来。就这样示范了六次之后,来到了第七轮。治疗师按照类似的节奏,倒数了五个数然后停下。看小法没有反应,治疗师给了一个手势的提示——用手指向目标图片“开始”的位置,但是没有触碰。小法于是自己点了点目标图。就这样,小法成功地用目标图发起了一次沟通。
在后来的干预中,治疗师又多次利用了小法在大运动中的需求,让小法渐渐习惯了自发地用沟通本发起沟通!
(图片来自网络,仅为示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干货
在大运动游戏中可以怎样融入社交沟通的目标?
提要求:如果孩子需要辅助,就可以借机示范相应的语言或者手势。比如“帮帮”,“玩”,“还要”,“不玩了”等等。
动词:在大运动活动中,孩子必然会做很多动作!这样,专业人士或者家长就可以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孩子正在做的动作,比如“停”,“跳”,“滑”,“推”等等。如果孩子感兴趣,甚至可以让孩子跟随一些简单的,包含动词的指令。
形容词和副词:语言的输入和词汇的使用,不仅包含常见的名词和动词,还可以有形容词和副词。比如案例中的孩子喜欢和治疗师一来一回的推拉,那么就是在过程中输入“快”、“慢”等形容动作的副词。而如果孩子对于当前的游戏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可以示范说:“啊,你要玩不一样的。要不一样的。”这个形容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也被经常用到,有一定的功能性。
轮流:和其它桌面游戏一样,大运动游戏中也有“你来我往”的规则。比如在扔球,推小汽车,甚至你追我跑的游戏中,都可以加入“你先来”,“该我了”,“该谁了“等等这样的社交沟通概念和相关语言。
看到这里,希望本文已经为您提供了一些和自闭症儿童有效互动、促进语言的灵感,不妨在干预中尝试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