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语言干预进行时 | 不要错过沟通的核心链--社会性

作者:培声听力语言中心

作者:汤圆妈妈


在多次走访专家,并且阅读了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发展主义心理学的理论书籍后,我意识到语言干预的核心链之一,就是社会性。


那么,社会性究竟是什么?它不是“适应社会”,也不仅仅是他要守规矩、符合礼法。它的最终目标是,面对人际关系的互动,应当如何变通、如何应对。


发展心理学中,有一种理论观点认为,社会可以分成4个层面:

核心能力(出生后就开始发展)

包括社会性微笑、眼神注视、表情解读(主动发起吸引大人注意的能力(包括手指指物、指物分享、嗯嗯啊啊的声音或者摸摸你引发注意都算)。


很多孩子都一样,2岁前还没有整觉睡,汤圆2岁前也经常半夜起来嗨。我一直印象很深刻,他会嗯嗯啊啊笑容满面把我们拍醒陪他玩,这就是他社会性的体现。发展心理学派曾做过一个实验:如果养育人面无表情2分钟,就会引起普通孩子的焦虑。这个实验我之前看过,也无聊地测试过,呵呵……什么2分钟,不到半分钟就被我吓哭了。请大家不要学我。


共同关注

6-18个月,共同关注开始发展,包括指物、分享展示、社会参照,都是在核心能力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注意!!不同月龄共同关注的发展特征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之前的误区,以为会指物就代表共同关注很好,其实不是的,一个3岁孩子(入园年龄)的共同关注,其实是集体环境下的共同关注,当坐在20多个人的教室里,他会自然地意识到他和同学应当坐下来,一起关注老师的举动,而不是东张西望,或者满场飞去找感兴趣的玩具。


主动沟通

我认为这个才是提高语迟汤圆社会性的核心!


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指出,沟通不限于口语,还包括眼神、表情、手势。但它一定是主动的。沟通的主动性,决定了儿童与环境、社会互动的数量,而这一数量又会从量变产生质变,从而决定了他的语言沟通能力与表达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当老师和我说她觉得汤圆还没有觉得和人互动很有乐趣时,我意识到这是他缺乏社会性的表现。这说明他在公开场合下主动发起沟通的频率并不高。这意味着,他缺少了很多与同龄人游戏,并通过游戏去了解规则、谈判和融入的渠道。


麻麻们可以想一想,你们焦虑的地方,真的是“人家孩子都会唱儿歌,会背唐诗了,我们连话都不会说”吗?当然,如果有人说我焦虑的正是这个,那请想一下,你期待的是他面无表情机械地念儿歌唐诗,还是他热情洋溢地讲完后期待你夸奖两句的眼神和表情?所以,一直以来让我们焦虑的点是:我们陪玩时好无聊,他就一个人玩,我在旁边说得口干舌燥,他都不睬我。


沟通技巧


这已经是最高阶了,包括发生冲突时如何通过对方反应采取最合适的方式,讲真在这一层面感觉我的社会性都很差。


当然如果有麻麻烦恼这个,可以去看看《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这本书,如果他在日常沟通中和大人沟通已经很顺畅,只是同龄人会产生冲突,那么这本书可以教你如何从字词游戏上提高他的社会能力。


和我一样困惑孩子为什么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什么在公园无法加入同龄人玩耍的麻麻们,请倒退一步,看看第三项孩子是否符合。你贸然地把他推到集体中,就是在给他过大的压力。


总之,任何干预开始的前提是你得搞清楚:他的优势是什么?他的落后点是哪里?他目前的水平是哪里?只有这样,你才知道从哪里开始帮助他。


治疗师有话说

正如汤圆妈妈所说,“社会性”和语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有了社会性的核心底层技能,才有动机去使用语言以及其它沟通方式(比如动作、表情等)与人互动。而不断发展出的词汇、句型,也能够支持孩子进行逐步深入的社交活动(比如从简单的轮流游戏,到可以和成人或同伴商量游戏规则等)。


对于小年龄段的婴幼儿来说,想要有针对性地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可以从全面的语言沟通评估入手。例如,DREAM-IT梦想婴幼儿语言沟通测评,通过测评婴幼儿语言发育的四个最主要能区(语言理解、语言表达、认知玩耍、社交沟通),能够帮助家长明确了解:1)孩子的社交沟通能力发展到了哪一步?2)与同龄人相比是否有落后,落后多少?3)有哪些具体的社交沟通技能亟待干预?


那么,了解了孩子需要干预的具体技能,家长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来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呢?


这里,我们向大家推荐假扮类的游戏。比如照顾小宝宝吃饭睡觉、管理停车场、给小动物看病等等。这些进阶的生活经历场景化的游戏不仅是大部分孩子感兴趣的,也能够将听力理解、语言表达、社交沟通和玩耍技能巧妙、有机地结合起来。怎样才能在亲子玩耍时成为一个有趣的宝爸宝妈,建议大家参照“同看、同玩、同说”三部曲的方法尝试和孩子互动。


除了在游戏中加入和游戏内容相关的词汇和句子,家长也可以将社交沟通拓展到请求帮助、问好等常见的沟通功能。比如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时和玩偶或者玩伴打招呼或者再见。如果想玩对方的玩具,可以说“(我)想玩,可以吗?”当想要轮流来玩,大人可以示范:“该宝宝了”或者提问“该谁了?”如果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帮助,家长可以示范“要帮忙”或“帮帮”。对于这些日常用语和相应场景的熟悉,也会帮助孩子们将学到的“台词”延伸到和其他成人或同伴玩耍的场景中


2023-04-17